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激励理论”与高校管理改革
引用本文:孙安利.浅谈“激励理论”与高校管理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1989(2).
作者姓名:孙安利
作者单位:烟台师范学院
摘    要:现代管理基本原理表明: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的提高。人的行为的激励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某种刺激,使机体产生持继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当目标达到后,经反馈又强化了刺激。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使人们的积极性不断得以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无疑都是采取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符合人们心理规律的激励措施。诸如:农村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现在所进行的规模经营,工厂、企业的租赁、承包以及目前所实行的股份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办企业等等。必须承认,当前我国农村与城市的改革之所以奏效,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所采取的各项激励措施得当。激励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如高校教师对外兼课,过去很难派人,而实行了按课节计酬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