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儒家道德本体构建的三次演进
作者单位:;1.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儒家道德形上本体的构建是确保其至上权威性的必要手段,对怎样构建这个问题,从先秦至宋代,历代儒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孟子》、《中庸》、《易传》和周敦颐不仅是其中的代表,而且他们的道德本体论还在内涵上呈现出递进关系,勾勒出儒家在道德本体理论探讨中的三次演进路径:《孟子》以"人心"为道德本体开儒家道德本体理论探讨的先河,《中庸》则以客体之"诚"为道德本体,克服了主体的随意性,完成了对《孟子》主体"人心"的跃升;《易传》巧妙地以"生"赋予道德本体以变动不居的形态,突破天人之间的隔阂,贯通天道人伦;周敦颐以宇宙生存论为基础,以较为清晰的环节连接起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最终构建起超越人伦社会、立足宇宙万物的道德本体论,为儒家学说的至上权威性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其后的宋明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关 键 词:《孟子》  《中庸》  《易传》  周敦颐  道德本体

On Three Evolutions of 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 Moral Ontolog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