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论唐诗中“箫”的含义及其嬗变
引用本文:薛莹.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论唐诗中“箫”的含义及其嬗变[J].中文自学指导,2002(5).
作者姓名:薛莹
摘    要:“箫”,在五代以前,指的是一种以长短不等的竹管按音律组编而成的乐器,即今之“排箫”,多者二十三管,少者十六管,两边微翘,形似凤翼。五代以后,指的则是今天我们所知的单管竖吹之“箫”。古人认为箫的创制者应该是睿智而神圣的。《吕氏春秋·仲复纪·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取竹于嶰溪之谷,……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筒,《说文》云:“通箫也,从竹同声”,指无底之竹,即洞萧;相传韶箫为舜所作,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