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同”现象及其社会心理动因分析
引用本文:陈波.“大同”现象及其社会心理动因分析[J].中国德育,2008(4):73-75.
作者姓名:陈波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400715
摘    要:同性恋(homosexuality)现象在我国早已存在,目前对这一名词的权威定义是《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同性恋者是一个有着显著的、持久的、唯一的受同性所吸引,对同性有性渴望和性反应,寻求同性性活动并从中得到性满足的人。”同性恋者根据其心理角色的不同,分为主动方或甲方(扮演男性角色)和被动方或乙方(扮演女性角色)两种,男同性恋又称“同志”(gay)或“飘飘”,女同性恋称“拉拉”(1esbian);病理学通常根据同性恋表现程度的不同,把同性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根据有无实质性同性性行为划分,又分为实质性的同性恋和有同性心理倾向但无同性行为的同性恋。

关 键 词:心理动因  同性恋者  社会  生命伦理学  百科全书  心理角色  女性角色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