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仁论”的内在矛盾
引用本文:张祥浩.孔子“仁论”的内在矛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4).
作者姓名:张祥浩
摘    要:<正> 在中国思想史上,分歧最大,争议最多的,恐怕要算是关于孔子的“仁”了。由于孔子似乎未曾给“仁”下过确切的的定义,因此,从他的学生开始,对“仁”就有着不同的理解。有若以为,仁的根本是孝悌,故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而曾子却认为仁道的根本是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里仁》孝悌指的爱父爱兄,说的是己和亲的关系,忠恕指的是为人谋事要尽心,对人缺点要宽容,说的是己和他人的关系。可见,对于仁道,曾子和有若的理解并不一样。到了孟子,则又有新解,孟子说:“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