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模糊性
引用本文:蒋德均.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模糊性[J].教育评论,2003(5).
作者姓名:蒋德均
摘    要:在语文教育中 ,就学生学习语文过程而言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语文是被认识的客体 ,学生与语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和过程。学生对每一门学科知识的认识 ,必然有一个曲折的复杂的过程 ,必然存在一个模糊———精确———模糊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 ,可以说没有模糊就没有精确。在小学识字教学中 ,如果学生没有学龄前对相关汉字 ,如牛、羊、马、鸡、鸭、鱼 ,以及苹果、大米等的生活积累和模糊认识 ,那么就不可能有对这些汉字的精确认读。在散文教学中 ,不少教师往往喜欢用“形散神聚”、“立意深远”、“诗情画意”、“结构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