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时期中国史学的本土化实践——刘泽华“阴阳组合结构”说的形成及意义
引用本文:任芮欣.新时期中国史学的本土化实践——刘泽华“阴阳组合结构”说的形成及意义[J].天中学刊,2023(6):132-138.
作者姓名:任芮欣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2CZS066);
摘    要:“阴阳组合结构”说是刘泽华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该理论经历了早期酝酿、初步论证和理论定型等发展阶段,旨在揭示中国传统思想命题的相反相成特质及其背后的政治思维。从理论渊源来看,学界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混沌”性特征的研究、对中国传统哲学“调和”与“中庸”式思维方式的认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矛盾的法则等,都对“阴阳组合结构”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方法论意义上,“阴阳组合结构”说是对思想史研究中抽象继承法的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批判继承法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本土化史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关 键 词:刘泽华  阴阳组合结构  政治思想史  史学本土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