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引用本文:魏艳霞.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初探[J].成才之路,2009(13):I0016-I0016.
作者姓名:魏艳霞
作者单位:大城县大童子中学
摘    要:一、运用成语典故,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成语典故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运用并作适当补充,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讲解生动活泼形象、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都很奏效。如讲“淝水之战”。在分析双方力量对比及前秦失败的原因时,单按课文陈述前秦以87万对东晋8万军队和双方队伍的组成,就不如补充一下“投鞭断流”的成语典故(前秦苻坚自以为天下无敌,向东晋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遭到大臣权翼的反对,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且东晋有宽阔浩瀚的长江作为天然屏障。苻坚一听,不由得火冒三丈。他怒气冲;中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军队这么多,只要我一声令下,每个兵士把马鞭扔进长江里。就能使江水断流。”)显得形象具体。而在讲战争经过时照本宣科就更呆板单调。如能补充一个“草木皆兵”的成语就更显示出这次战争以少胜多的特色(成语故事略)。补充了这两个成语就把淝水之战的情节讲活了,使学生记忆深刻。又如讲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充分抓住“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讲深讲透,就能使课上得生动形象。前一个成语写他放弃文书工作。毅然从军,为国建功。

关 键 词: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改  成语典故  学生记忆  生动形象  淝水之战  中国古代史  民族自尊心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