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三代改制质文"的政治哲学意蕴——董仲舒文质论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效应
引用本文:张树业."三代改制质文"的政治哲学意蕴——董仲舒文质论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效应[J].衡水师专学报,2013(3):20-26.
作者姓名:张树业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    要:文质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心议题之一。孔子明确以"与文""尚质"之微妙方式探寻丈质中和之道。董仲舒继承这一主题,并在政治哲学领域将之自觉展开,力倡“文德为贵”“任德不任刑”,为儒家文治、德政主张寻求天道观和经典论说的支持。在强调“质文两备”的前提下,更突出“先质后文”“承周丈而反之质”的时代文化精神走向和政治变革要领。董子更进一步提出“三代改制质丈”说,指出文质更替或忠、敬、文演替是主导历代文化精神特别是政教原则变化的核心法则。董子文质论对理解儒家政治哲学和人类政治生活本质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 键 词:儒家  政治哲学  董仲舒  三代改制质文  文质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