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三、食难,衣亦不易战时因纺织工业遭到重创,外援通道又极不畅,衣物的获取亦是异常艰难。据浦薛凤回忆,当时公教人员十之八九来自外省,千里万里辗转流亡.只能携带少许衣服,起初一二年尚不感觉困难,至三四年后,新者已旧,旧者已破,破者已补,补者已至捉襟见肘。且亦有因生活困难,早将可售之衣出售,及欲添衣而“一月薪金尚购不到一套旧西装”。帽子也成了奢侈品,“予自己所带呢帽,即是油腻发光。化成则冬夏光头,笑称时髦”。浦托人从安南代购回薄大衣一件,“幸重庆冬不严寒,尚可勉强支持。皮鞋则因为朝晚步行,特别消耗,所以破旧不堪”。若不幸为空袭所炸,则更是连破旧衣物也无力再添置。“总而言之,抗战重庆之一般公教人员.以言衣服.不特极不整齐,抑且近于褴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