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趋易、求别——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力
引用本文:刘俊一.趋易、求别——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力[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3).
作者姓名:刘俊一
摘    要:汉字的形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汉字也有繁化现象,但不是主流。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简化的趋势到底“总”到什么程度?繁化又“不是”到什么水平?总趋势既然是简化,为什么还出现繁化?促使简化成为主流的动力是什么?这些问题常常萦回于怀,不得其解。最近,我们以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于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常用字为对象,逐一进行调查,得出几个数据来,试图依此为据,对上述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甲骨文和金文,第二阶段是大篆和小篆,第三阶段是隶书和楷书。第一阶段,汉字的形体不整齐,笔画多少不固定,图画性强。第二阶段以小篆为代表,字体统一为长方形,结构固定,全由曲折匀称的线条组成,线条性强。第三阶段以楷书为代表,字体呈方形,以笔画代替线条,符号性强。现代汉语常用字有些经历了三个阶段,有些始见于第二阶段,有些则是楷书兴起以后的后起字。我们调查的重点是前两种情况,但没有把《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以后的简化字计算在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