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阅读教学中学生心理流向的探讨
引用本文:陈莉华.阅读教学中学生心理流向的探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1).
作者姓名:陈莉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恒兴小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有明确目标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设计并组织的特定课堂情境中进行的群体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是在动态的课堂结构中进行的。这种动态结构首先表现为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的交流与组合。所以,研究并把握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心理流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潜在的能动作用。1初读后的心理流向与阅读教学“切入点”的把握小学生读一篇文章后,头脑中大多形成以直觉感知为主的映象。“联想”是这个阶段心理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读《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大多会引起童年情趣的联想,既会产生“追黄蝶”的美好回忆,又有“无处寻”的无奈的惆怅。读《林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大多会留恋“散学早”的快感,咀嚼玩耍中的乐趣。有经验的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流向,恰到好处设计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例如,苏教版十一册《学会合作》。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富有生活哲理的语言,“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鼓励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生活的一切领域,由此引发学生的联想,然后再回到文本,作者如果只举前一个事例够不够,为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学生思维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