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
引用本文:刘孟男,李成超,高献忠.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0):87-91.
作者姓名:刘孟男  李成超  高献忠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2. 哈尔滨工业大学;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社群中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生成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BSH049)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阐释和完整解读,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在《手稿》中,马克思正式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通过劳动对象的异化、劳动过程的异化、劳动主体的异化及劳动关系的异化四重维度,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系统阐释。异化劳动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大力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共同享有、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切实夯实我国劳动工人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劳动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保证社会的劳动正义及共同富裕。

关 键 词:异化劳动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