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以天文历法为主体的宇宙框架——《山海经》18篇新探
引用本文:陆思贤.以天文历法为主体的宇宙框架——《山海经》18篇新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
作者姓名:陆思贤
作者单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    要:千古奇书《山海经》,里面到底讲些什么?很难有人说清楚。按照汉代人的观点,《山海经》一书的性质属“形法家”。“形”者能看清形态的物类,如太阳、月亮、星星之类;“法”即法则,事物的变化规律。打破《隋书·经籍志》以来以《山海经》为“地理类”的传统桎梏,还刘秀校定《山海经》为18篇时的原貌,从地上读到天上去,《山海经》基本是一部“天书”。它以宇宙本体论为框架,在观象授时、制定历法、岁时祭祀的过程中产生神话。再从天上对应到地上,“天人相应”(汉代人的观点),比喻万物众生,形成了“闳诞迂夸”(郭璞语)的内容

关 键 词:《山海经》  隐语  赤道  黄道  四分天区  四时八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