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朦胧诗的模糊性与象征手法
引用本文:韩芍夷.试论朦胧诗的模糊性与象征手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6):114-117.
作者姓名:韩芍夷
作者单位:椰城杂志社,海南,海口,570102
摘    要:文章从“滕胧诗”一词的导源、释名入手,指出了朦胧诗主题的模糊性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晦涩型(即诗意艰深难懂);二是多值型(即诗意亦此亦彼)。认为朦胧诗的模糊性有着多种致因,但最主要最直接的还是象征手法使然。象征的主要特征是“暗示性”(即通过某一特定形象以表现或暗示超越这一形象的含义)。象征的生成机制是相关事物间的“可拟性”(即相互对应关系)。由于社会历史环境和政治文化背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以及我国传统诗论的多重影响,诗人往往选择象征手法进行创作。而正是由于象征所具有的涵盖性及主观随意性等特质,导致了朦胧诗主题的模糊性。文章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辨角度。指出了滕胧诗的“朦胧度”应有的极限。

关 键 词:朦胧诗  模糊性  晦涩型  多值型  象征手法  暗示性  可拟性
文章编号:1672-223X(2005)06-0114-04
收稿时间:2005-05-08
修稿时间:2005-05-08

A Discussion on the Obscurity and Symbolism of Hazy Verse
Authors:HAN Shao-ying
Institution:Office of Coconut Tree City Periodical, Haikou 570102, China
Abstract:
Keywords:hazy verse  obscurity  abstruseness  ambiguity  symbolism  allusiveness  comparabil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