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一所”到首个战时平民保护区 |
| |
引用本文: | 潘光. 从“国际一所”到首个战时平民保护区[J]. 档案与史学, 2017, 0(8). DOI: 10.3969/j.issn.1005-7501.2017.08.005 |
| |
作者姓名: | 潘光 |
| |
摘 要: | <正>家父祖籍海南文昌,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长大,精通法语。上世纪30年代初,他来到上海,进震旦大学学习,与法籍天主教神父、震旦大学教授饶家驹(Father Robert Jaoquinot de Besange)有师生之谊。在校期间,他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他成为饶神父在难民工作方面的得力助手,还担任了国际救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救济会")第
|
The First Camp of International Refugee Committee and First Wartime Safe Zone for Civilian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