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无处安放的生命——《今生今世的证据》解读
引用本文:梁,勇.无处安放的生命——《今生今世的证据》解读[J].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4(13):35-36.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1.江苏淮安市清江中学
摘    要:<正>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已然十分发达,但人类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渴望飘荡的生命能找到得以安放的居所。让生命安宁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因为城市具有暂时的偶然性,没有稳定的元素供人体味,也就没有固定的文化形态,所以在其意义上不能承载起精神之乡的功能。而乡村以其独有的特质,似乎可以作为生命的最后归宿。刘亮程在一次访谈中也曾说过:"中国人共同的故乡是乡村,乡村既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生存居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