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习语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都丽丽.“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习语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08(5):87.
作者姓名:都丽丽
摘    要:功能对等的起源 功能对等论是同等效果论的变体。第一个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他在1790写的一本《优秀的翻译》中为“优秀的翻译”下了一个定义:“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意思完全移植在译作语言之中,使译语使用者像原语使用者一样并清楚的领悟和感受非母语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作者创作的感受。”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1969年出版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才正式提到“动态对等”。“动态对等”也就是译文读者对译人语的反应程度大体上与原语读者一样。

关 键 词:“功能对等”理论  英汉习语  应用  动态对等  译文读者  理论与实践  文学作品  理论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