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怎样使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状态
引用本文:刘新国.怎样使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状态[J].小学教学研究,1992(4).
作者姓名:刘新国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地区教研室
摘    要: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的出处。但后人对孔子所说的“愤”和“悱”究竟是什么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颇有争议。其中以朱熹的解释影响最大,逐渐也就形成一种权威性的解释了。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就是说,教学必须首先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心里想知道可又一下子弄不懂,口上想表达可又一下子说不清楚。不到这个时候,就不教给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