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得与失及其借鉴意义
引用本文:王爱菊,徐文彬.“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得与失及其借鉴意义[J].美中教育评论,2005,2(7):15-22.
作者姓名:王爱菊  徐文彬
作者单位:[1]安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210097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新中国前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并总结了其得与失,如1953年至1957年的“以俄为师”,虽然对于我国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却形成了一套不适于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1978年至1985年的“精选基础知识,加强‘双基’,注重智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智育,却导致了应试教育等。适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2)课程改革需要拥有理性的秩序;(3)课程改革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

关 键 词:课程改革  中国的实际  理性的秩序  相对的独立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