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情境”之义再辨
引用本文:张齐华,贲友林.“情境”之义再辨[J].人民教育,2006(8).
作者姓名:张齐华  贲友林
摘    要:如今的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要"创设情境"。这种"流行"与近几十年来的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能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件好事。很多教师就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教师如何消费理论,始终是一门学问。我们习惯了去模仿,而很少去寻找源头;我们习惯了"被告诉",而很少自己去思考。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而我们要说,未经教师思辨的理论没有意义。陷在误读误解的泥沼中,我们怎么可能有真正的领悟和把握?又怎么可以任由这样的理解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一个有独立精神的教师,应该敢于对所有转变成习惯套路的模式提出寻根问底的质疑,对那些被日常化了的操作概念进行教育学意义上的追问,没有这种专业主体意识的觉醒,就不会有充满生气的课堂,更不会有属于教师的智慧。"知识是力量,但唯有智慧才是自由"(杜兰特)。就让教学自由从今天的思辨"情境"之意义开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