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整体命意的真实性和情节细节的虚假性
引用本文:母华敏,何思玉,滕朝军.《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整体命意的真实性和情节细节的虚假性[J].培训与研究,2008,25(1):34-36.
作者姓名:母华敏  何思玉  滕朝军
作者单位:[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2]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创作于1979年,当时,描写1958年及以后农村的大饥饿仍是一个禁区,不吐不快的决心与偷食禁果的戒心使张一弓在创作时煞费苦心。最后,传统文化的"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英雄理想人格模式帮助他走出了创作困境,但也使他的作品形成了整体命意的真实性和情节细节的虚假性相交织的悖谬矛盾现象。

关 键 词:《犯人李铜钟的故季》  英雄理想人格模式  整体命意的真实性  情节细节的虚假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