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诗歌音律形象之语源理据
摘    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音律形象比诗歌的其他格律形式具有更重要的诗性价值,如果说音节和平仄的调配是诗歌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音律形象的塑造,是诗歌的深层结构。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把诗歌的音律形象称为“韵”,认为“诗被于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也。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陆时雍《诗镜总论》)“韵”之悠长,总是延伸着深远无穷之“意”,于是“余意”,又是对“韵”的另一种诠解:“有余意之谓韵……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必也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观于世俗,若出寻常。至于议者遇之,则暗然心服,油然神会。测之则益深,究之而益来,其是之谓也。……故巧丽者发于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