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负效应探讨
引用本文:陈林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负效应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1992(6).
作者姓名:陈林如
作者单位:宜春师范附小
摘    要:教学负效应是一种与预定教学目的相违背的心理反应。例如,教师希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但小学生学习后却认为违反一点纪律无关紧要;教师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言行一致做老实人的道理,但学生却认为老实人吃亏,做人不能太老实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负效应削弱和抵消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对老师的正面教育产生怀疑、忽视、厌倦。抵触等不洁心理,有时甚至出现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道德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思品课教学负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来自三个方面。一、教师因素思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教育性言语情感、行为是产生负效应的原因之一。有的思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