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自愿贫困”的定义与政策意义
引用本文:祁亚辉. “非自愿贫困”的定义与政策意义[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4(2): 72-74
作者姓名:祁亚辉
作者单位:中共东方市委,海南,东方,572600
摘    要:贫困决不是单纯用经济收入可以刻画的对象,从本质上讲,贫困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体验和认可,是否存在贫困,取决于主体对这种反映和体验的评价和感觉,当主体对客观产生不满意而感到贫困时,表明他对贫困有了清醒的认识,产生了摆脱贫困的需要,这种贫困状况对他来讲,不是“自愿”的,而是“非自愿”的,这种贫困,可以叫做“非自愿贫困”;相反,可以叫做“自愿贫困”,区分“非自愿贫困”与“自愿贫困”,准确定义“非自愿贫困”,是扶贫工作上一次重要的观念转变和更新,作这样的区分,对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力度,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强化扶贫攻坚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 键 词:贫困 扶贫工作 “非自愿贫困” “自愿贫困”
文章编号:1006-1053(2001)02-0072-03
修稿时间:2000-11-24

Definition of "Involuntary Poverty" and Policy Significance
QI Yai_hui. Definition of "Involuntary Poverty" and Policy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NUIVERSITY, 2001, 14(2): 72-74
Authors:QI Yai_hui
Abstract:
Keywords:poverty  poverty_relief work  involuntary poverty  voluntary povert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