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情感主义的儒家伦理——再论“子为父隐”
引用本文:王美玲.情感主义的儒家伦理——再论“子为父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2):22-28.
作者姓名:王美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倡导的“子为父隐”、“窃负而逃”、“埋儿葬父”这三个阶段中,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因此只有将事件放在中华孝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使其得到恰当的理解。“亲亲相隐”的始点和终点都是为了维护父子之情,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为了实现孝道,而孝子的行为也是由对父亲的情感所决定的。先秦孔子对孝的规定是“隐”和“谏”是并重的,而后世承传往往只继承了他关于“隐”的部分,因此,孝子的行为才会逐渐走向“埋儿藏父”之类的极端化。

关 键 词:情感主义  子为父隐  窃负而逃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