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化空间理论视域下国家级非遗波罗诞的保护与活化研究
引用本文:陈心荷,关溪莹.文化空间理论视域下国家级非遗波罗诞的保护与活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8):114-119.
作者姓名:陈心荷  关溪莹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摘    要:“波罗诞”作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民俗活动,其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民间信俗,如何使其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及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该文认为波罗诞的文化空间要素由中心理念祀神祈福、核心形象祝融及其五子、符号波罗鸡与波罗粽,以及活动主体游客、政府等构成,空间保护上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符号吸引力不足等4类问题,并对此为其文化空间核心区与辐射区的营造与延伸提供9大对策,以促进波罗诞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非遗的活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人文湾区。

关 键 词:文化空间  波罗诞  空间构成  空间生产  保护  活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