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有被X到”结构的构式化演变研究
引用本文:罗美君,王雪晴.“有被X到”结构的构式化演变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21):41-45.
作者姓名:罗美君  王雪晴
作者单位:1.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美主流媒体‘中国形象’建构的多模态隐喻研究”(项目编号:18YBA391);;湖南省社科评审委项目“汉语‘形肯义否’构式的语法化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252)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该文从历时角度分析了“有被X到”结构的构式化演变过程,“有被X到”的源形结构“有2+V/VP”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之后逐步发展为“有2+无被动标记的VP”结构,再到“有2+有被动标记的VP”结构,然后经历隐退复兴形成了“有被V到”结构。构建“有2”和“到”的虚化用法复兴,是结构式最终能实现构式化的主要原因。复兴之后“新形式—新意义”配对成功,构式“有被X到”正式形成,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言者利用X表达对事物(事件)主观评价”,“有被X到”结构构式化演变是一种自为存在的过程,有其特殊的演变路径。

关 键 词:有被X到  构式化  演变  主观评价  复兴  自为存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