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毛泽东的教育观:世纪末的诠释
引用本文:董标.毛泽东的教育观:世纪末的诠释[J].教育导刊,1997(Z1).
作者姓名:董标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摘    要:在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教育的荣衰成败,与毛泽东、邓小平的联系远远超过与其他任何人的联系。这是我们认识和评价过去百年的教育历程、展望新世纪教育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们的基本假设是:“有个性的个人”(马克思语)或“特殊人性”(雅斯贝尔斯语)在教育领域,有其即便不大于也至少不小于他们在其他可比领域的持续性影响;“有个性的个人”或“特殊人性”对教育领域,有其即便不大于也至少不小于某一群体或集团的持续性影响。如夸美纽斯之于现代学制,赫尔巴特和杜威之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柏拉图之于西方教育,孔子之于中国教育,毛泽东、邓小平之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而把握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时间上的纵深感。世纪末,条件趋于具备,“趋于”只是意味着可能性。因为我们还不能说文献发掘工作已经完成,更不能说能够在“时代精神”的文化圈之外讨论相关问题。所以,所谓“世纪末的诠释”,只不过是新世纪前夜的反思罢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