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国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本真性”问题
引用本文:艾伟,王文婷.美国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本真性”问题[J].文化遗产,2015(3):1-4,157.
作者姓名:艾伟  王文婷
作者单位:美国范德堡大学
摘    要:在美国,"本真性"这一概念是一个精致而复杂的建构,是民俗工作和文化自身中定义合法性的核心。假定"本真性"是民俗学理性研究数十载的成果以及学术推论,它也可被视作一些民俗学者及其拥护者发明和部署的一种策略,以便将物质素材、社区和与中产阶级的精致性、政治意识形态、商业实体和大众传播机制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恰当的定位。和直观的或"自然的"不同,本真性本身是人为制造的。尽管这一概念符合一些学者和活动家的需要,但是当被僵化地使用时,本真性也对功能性的概念提出质疑,即传统行为实际上如何为个人和社区服务。在美国语境中,什么是"本真性"明确和暗含的标识?美国的本真性概念是否太过狭隘和条框化?在面对21世纪的文化保护与实践问题时,在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识有一种共识时,美国民俗学者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找到办法调整本真性的理念?

关 键 词: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真性  中国镜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