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理暗示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史颖珠.心理暗示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1(26):64-65.
作者姓名:史颖珠
作者单位: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溧阳
摘    要:心理暗示是指受暗示者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就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暗示只能以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关 键 词:心理暗示  音乐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  学科知识  心理教育  内在需求  心理负担  教学信息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