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互联网广场狂欢者的被操纵——从巴赫金的终极追求看虚假的"中国式狂欢"
引用本文:李伟华.互联网广场狂欢者的被操纵——从巴赫金的终极追求看虚假的"中国式狂欢"[J].安康学院学报,2015(5):87-92.
作者姓名:李伟华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    要:巴赫金用他的一生来构建对话的最佳状态,从"对话理论"到"复调理论"再到"狂欢化"理论,他呼吁大众能产生一种改变世界的推动力,即站在平民大众立场上反抗霸权独语的文化策略,理论归宿都是建立平民大众的理想世界.狂欢化是对大众最具操作性的呼吁.中国的互联网广场是随着网络和终端机的出现而演绎狂欢的无形的广场,它与巴赫金所追求的平等对话精神、交替与变更精神、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精神、坚守死亡与新生精神形式上虽然相似,但实质上却差之千里.中国互联网广场上的狂欢者个体呈现出"约拿"化、普遍化、虚拟化、边缘化、原子化,与之相随的是狂欢效果的扁平化、无目的化,而实际意义上是被操纵,真正的反抗和沟通并不存在,不能产生一种改变世界的推动力.互联网广场看似实现了自由狂欢的"乌托邦",实则狂欢者已被牢牢控制,狂欢者的生活虚拟化和无力化.狂欢者在操控者手里不断被催眠,最终自愿认同操控者的价值观,真正成为控制的对象.从巴赫金的终极追求来看,中国式的狂欢是一种虚假的狂欢.

关 键 词:互联网广场  巴赫金  约拿化  原子化  被操纵化

Bakhtin's Ideal Carnival Being In Fals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