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学院派民族声乐演唱“千人一声”成因及解决方案
引用本文:张芸.学院派民族声乐演唱“千人一声”成因及解决方案[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6(20):100-101.
作者姓名:张芸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中国民歌发展至今,我们有五十六个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产生人类自娱自乐、文化相传或是对生活的情感表达的音乐形式,从五六十年代的出的一些老歌唱艺术家如王昆、郭兰英、才旦卓玛、马玉涛等,他们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开拓代表,他们音色具有很强的个性,也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典范。随着时代发展民族音乐也进入到"新民歌"的时代风格中,那么为什么近些年有很多人提出了现代的民族声乐,尤其是从音乐学院走出来的声乐演唱者无论是声音还是风格性都很相似,出现了所谓的学院派的"千人一声"的现象,我们该如何理解"千人一声",如何避免走入这个误区,如何真正的理解歌唱中的最高境界。

关 键 词:民族声乐  千人一声  避免误区  最高境界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