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口“短穗花鼓”的历史嬗变和文化内涵
引用本文:李志强.黄河口“短穗花鼓”的历史嬗变和文化内涵[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26(2):83-86.
作者姓名:李志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科研处,山东东营,25700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摘    要:"短穗花鼓"又名"打花鼓"、"打鼓舞"、"秧歌舞",是流传在东营市广饶县陈官乡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舞蹈。2008年2月陈官"短穗花鼓"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的"花鼓",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广为流传。其创始人是东营市广饶县陈官乡陈官村民间艺人张延水。"短穗花鼓"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是黄河文化的延续,齐鲁文化的缩影,体现了黄河口地区人民的尚武精神及黄河口地区文化的人文性、包容性。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短穗花鼓  黄河口文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