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
引用本文:王昭生.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J].华章,2005(12).
作者姓名:王昭生
摘    要:教师的教材观决定着教师的课堂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从很大程度上说,教材是课标的载体,如何使用教材成了课改实验成败的关键。一、新课改理念下的教材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标准取代大纲,实际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 参与课程编制工作,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制者。强调成功的课程实施是一个教师和学生“视界融合”的过程、相互理解的过程。要促成这种相互理解,只有提供课程对学生的适切性。教师参加课程开发和研制的价值,就在于提高课程的适切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由此可见, 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教材的创造者。这种创造的目的是提高课程的适切性,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视界融合”、相互理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