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生态环境形象的“他者化”呈现:基于《纽约时报》的话语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赵乾,蔡舒敏.中国生态环境形象的“他者化”呈现:基于《纽约时报》的话语机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47-156.
作者姓名:赵乾  蔡舒敏
作者单位:1.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效能’转化的经验与启示”(项目编号:22AZD091);
摘    要: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生态环境议题日渐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利益博弈与权力争夺的新兴领域,因此探究美国媒体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建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如何被“他者”塑造?呈现何种话语特征与意义?通过将美国著名报刊《纽约时报》评论类型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批判话语分析法,从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三个层面对中国生态环境形象进行总结探索后可以发现,“他塑”视角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具有三重面向:负面的生态环境污染形象、积极的生态环境发展形象以及高度政治化的生态环境治理形象。美国主流媒体借助标题分类、互文引用、指称应用等一系列策略手法,制造冲突与对立,以此构建中国生态环境形象“他者化”机制。

关 键 词:政治传播  中国生态环境形象  国家形象  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