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概念与实施框架
引用本文:高云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概念与实施框架[J].甘肃教育,2002(Z1).
作者姓名:高云庆
作者单位:西北师大教科院2000级教育硕士班 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周课时为3节,高中三年总授课时数为288节。这标志着“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它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那些内容?如何实施和评价?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期望能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变革有所裨益。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涵界说自杜威(J.Dewey)在20世纪初提出“研究性学习”…

关 键 词:研究性学习  课程  概念  目标  内容  评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