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意必深然后为工——人物描写浅论
引用本文:张树学,关瑞彬,张潮涌.意必深然后为工——人物描写浅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5).
作者姓名:张树学  关瑞彬  张潮涌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日报社 (张树学,关瑞彬),齐齐哈尔日报社(张潮涌)
摘    要:<正> 为了写出真人和活人,首先要明确通讯写入的基本要求,做到特点突出,形神兼备。 1.特点突出 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人物的时代特点、环境特点、个性特点愈鲜明,人物形象也就愈有代表性、愈生动,脸谱化、皮相化是通讯写人的大忌。清人魏际瑞在《伯子论文》中说:“人精神聚于一端乃能独至,吾之精神亦必聚于此人之一端乃能写其独至。”精心截取,集中笔墨于“一端”,写人物事迹中那最具特点的某一片断或某一侧面,往往能以不多的篇幅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本色来,从而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王崇伦抓豆腐》(《中国优秀通讯选》新华出版社)只写了一件事: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兼任哈尔滨市委副书圮后,深人基层,解决了生活在“大豆之乡”的人吃豆腐难的问题。王崇伦是个新闻人物,五十年代就是劳动模范,当时又身居要职,可写的事情不胜枚举,但记者却独具慧眼,“删繁就简”,高度赞扬了王崇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干精神,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枝蔓横生,面面俱到,那么,最具特点、最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实干精神就要被冲淡、被淹没,因而丧失新闻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无特点,特点是否鲜明突出,是人物有无新闻价值或新闻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凡优秀通讯中的人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