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传播过程与风险社会放大
引用本文:曾繁旭,戴佳,王宇琦.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传播过程与风险社会放大[J].现代传播,2015(3):40-46.
作者姓名:曾繁旭  戴佳  王宇琦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绿色发展时期的环境风险与媒介传播”〔项目编号:20131089348〕;留学人员回国启动基金项目“新媒介与公民参与研究:主体、行为与机制”〔项目编号:20131029118〕的研究成果
摘    要:当下中国已经处于风险社会。在一些环境风险议题中,出现了民众的感知风险高于技术风险的现象。本研究以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出发点,以山东民众反对建设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和乳山红石顶核电站事件为案例,探讨在中国语境下环境风险放大过程中的公众认知与舆论特征。通过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发现环境风险主要经由信息过程、制度结构和个体反应等三重机制的影响而得到放大。具体而言,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专家和意见领袖的意见争夺决定了风险的信息过程。利益相关方的暗箱操作、信息控制和社会团体缺失等制度结构因素,导致民众对信息缺乏信任而进行"对抗性解读"。另外,民众接收信息时的愤怒情绪及对风险项目的 "污名化"过程,也促进了风险放大。

关 键 词:环境风险  风险社会放大  信息争夺  对抗性解读  污名化标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