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学欣赏中共鸣形成的条件探析
引用本文:易介南.文学欣赏中共鸣形成的条件探析[J].湖南教育,2006(20).
作者姓名:易介南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摘    要:有位教师在讲《红楼梦》时,自己非常投入。他觉得这部作品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宏篇巨作,因此,抱着极大的热情给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寓意,然而,学生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少数女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作品的情境中,甚至有个女孩子还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然而,更多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却毫无感觉,一脸的无奈和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未能与作品、作者产生共鸣。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通过文学作品语言这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反应,产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黛玉葬花而落泪,为武松打虎而击节,为祥林嫂的不幸而同情,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悲哀。从而在作品中获得审美的享受,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共鸣,一方面是文学作品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引起了读者共鸣,文学作品才能实现其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它是衡量读者进行文学欣赏是否成功的标志。那么,读者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首先,从客观条件上看,文学作品必须具备唤起读者情感的因素。人们内心产生感动,往往触发于某一点。法捷耶夫...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