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勾践灭吴》几处注释比较
引用本文:徐斌.《勾践灭吴》几处注释比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0(11).
作者姓名:徐斌
摘    要:新选入高一新教材的《勾践灭吴》一文,有几处按照课本注释来理解也能讲通,而参照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称“朱选本”)注解来翻译似乎更顺畅一些。下面试作比较分析,算是提供另一种思路,供参考。1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国子姓,课本注:“国君的同姓。”“朱选本”注:“子姓,犹子民,即百姓。”合起来可理解作国家的百姓。两相比较,前者嫌狭窄,后者范围广些,且更符合勾践的意图。这是因为:(1)勾践兵败退守会稽,正是急需用人之际,不论他是否国君的同姓,只要能退兵保国复兴就行,应该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文种虽非国君的同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