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彼岸性“偶像”与此岸性“榜样”——“道统”论域下的儒家人物信仰现象探析
引用本文:常樯.彼岸性“偶像”与此岸性“榜样”——“道统”论域下的儒家人物信仰现象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23(3):87-96.
作者姓名:常樯
摘    要:在儒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一条相对比较固定的“道统”脉络,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以上人物共同构成历代儒者的信仰对象,统称为圣人。但在这一传道谱系中,根据生前地位及事功的不同,这些圣人又可分为“圣王”和“圣师”两大类。事实上,圣王、圣师在后世儒者心目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圣王具有彼岸性,本质为供人崇拜的“偶像”,是“期待再现”的圣人,寄托着儒者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圣师具有此岸性,本质为供人学习的“榜样”,是“希望变成”或“始终追随”的圣人,承载着儒者的人生追求和个人梦想。厘清儒家信仰体系中的偶像与榜样,有助于今人更加确切地把握儒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走向。

关 键 词:儒家道统  圣王  圣师  偶像  榜样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