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教人为人抑或教人为奴——关于鲁迅作品从教科书中大撤退的思考
引用本文:李春林.教人为人抑或教人为奴——关于鲁迅作品从教科书中大撤退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5(1):6-10.
作者姓名:李春林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摘    要:所谓教科书其重要使命乃是培养学生人的意识与特质,而绝非仅仅是教授各种知识和技能。人的意识,人的类的本质,如马克思所说,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中国,第一个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自我意识的思想家是鲁迅。鲁迅强调的是人的个性,而不是人的群体性,因为在鲁迅看来,人一旦失去个性,完全限于群体性之中,就易形成奴性。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是奴的国家,而是人的国家,而其正确道路只能是"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鲁迅为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制定了正确的蓝图,成为中华民族最优秀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经典,理所当然地应进入教科书。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难懂事实上是一个伪命题,是教育工作者因了自己的心态硬造出来的,与当下社会知识分子整体性堕落和贬损鲁迅的语境紧密相关。其最终目的是教人为奴而非教人为人。

关 键 词:鲁迅  教科书  人的本质  自由自觉  为人  为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