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由“器”及“道”: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本土化历程与展望
引用本文:周溪亭,张蓝文.由“器”及“道”: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本土化历程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44-51.
作者姓名:周溪亭  张蓝文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机制研究”(20CMZ024);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学情研究”范式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综合分析2000年以来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主题演变、知识基础和代表性研究,发现相关研究从翻译借鉴国外的学情调查工具、学生学习发展理论等“器”的层面,到立足中国问题,探索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尝试构建本土理论“道”的层面,出现了由“器”及“道”的升华。具体表现为研究主题由点及面,围绕“学习投入”核心热点,从单一行为观向整合观视角转换,形成了学习过程、结果及院校对策三大主题聚类。知识基础由弱到强,研究思路从描述学情现状到揭示作用机制;虽然西方学习理论依旧占主导地位,但本土研究有所突破。重要的代表性成果由表及里、由粗到细、从学理到实践,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现状分析到解释中国问题,解密不同类型、年级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注院校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要继续突破旧有范式,扎根中国教育情境,丰富中国大学生成长的理论解释;并秉持研究为实践服务的初心,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用科学成果反馈教育实践。

关 键 词:中国大学生  学情研究  本土化历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