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乡村教育文化空间的认知缺席与建构策略
引用本文:黄贤忠.乡村教育文化空间的认知缺席与建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22(5):65-72.
作者姓名:黄贤忠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年度一般课题“乡村学校教育文化空间逻辑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K22YG2139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理论路径依赖和城市经验模式阻碍着人们对乡村教育的解读,二者的合力导致对乡村教育文化空间的认知缺席。所谓乡村教育空间是指以广义的乡村教育环境、设施、活动为基础,兼具物理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三重属性的特殊社会文化空间。基于“文化空间”的理论内涵,本文认为在乡村教育文化空间中存在四个相互包含、相互转化、共融共生的文化空间层级。根据相应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它们分别被定义为以乡土记忆为母体的涵养空间,以耕种劳作为手段的实践空间,以传道授业为目标的教学空间,以互融共生为表征的内蕴空间。人们对乡村教育文化空间的认知缺席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涵养空间母体属性认知不足,实践空间劳动实践价值低估,教学空间文化育人意识薄弱,内蕴空间协同育人共识淡漠。为了有效建构乡村教育文化空间,应开启历史对话,阐释与再生涵养空间;重塑参与主体,强化体认,完善实践空间;凸显文化意识,实现教学空间的文化功能的外化与浸染;激活协作精神,唤醒与共构内蕴空间。

关 键 词:乡村教育  文化空间  乡村振兴  空间理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