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基于《小熊维尼阿噗》中英文版的对比分析
引用本文:王爱琴.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基于《小熊维尼阿噗》中英文版的对比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9(3):57-62.
作者姓名:王爱琴
作者单位:1.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多模态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SK2018A0314)
摘    要:运用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字体与排版的意义及插图的意义两个方面对Winnie-the-Pooh中英文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问题。研究发现:当儿童文学多模态语篇被翻译之后,其多模态元素可能发生变化,原作中的某种突出性特征在译作中可能由另一种不同的模态进行表达;译作中的插图可能同原作的插图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译文目标读者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原作中图文共建的意义在译作中可能丧失,需要译者进行创造性的弥补。因此,儿童多模态叙事语篇的译者应有一定的视觉素养和儿童本位的翻译观。

关 键 词:儿童文学翻译  多模态文体学  视觉语法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