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皮里春秋”到“皮里阳秋”-谈谈“避讳”
引用本文:胡继忠.从“皮里春秋”到“皮里阳秋”-谈谈“避讳”[J].语文知识,2002(2):26-27.
作者姓名:胡继忠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县中学
摘    要:相传孔子编定《春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晋书》中有个叫楮裒的,他表面上对别人不作任何评论,而心里却褒贬分明,就像孔子编《春秋》的态度,所以有人说他是“皮里春秋”。可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却说:“楮季野(楮裒字)皮里阳秋。”元·段成巳在《鹧鸪天》词中也写到“那得工夫上酒楼,谁能皮里更阳秋?”“春秋”变成了“阳秋”,什么原因呢?原来晋简

关 键 词:“皮里春秋“  “皮里阳秋“  《春秋笔法》  等级制度  避讳方法  空字  “避讳“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