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典女子箭步式上挺关键技术环节的运动学分析——基于廖秋云世锦赛破挺举世界纪录动作的技术诊断
引用本文:但林飞,吴紫莹,石智勇,梅齐昌,刘功聚,李建设.经典女子箭步式上挺关键技术环节的运动学分析——基于廖秋云世锦赛破挺举世界纪录动作的技术诊断[J].浙江体育科学,2021(2):96-104.
作者姓名:但林飞  吴紫莹  石智勇  梅齐昌  刘功聚  李建设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宁波大学大健康研究院;奥克兰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潘诺尼亚大学工程系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服务项目(HS2019000117)。
摘    要:目的:为国家举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撑及举重的运动训练乃至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SIMI-Motion7.50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廖秋云打破世界纪录的挺举技术动作视频进行解析,解析的采样频率为50 Hz,运用截断频率为6Hz低通滤波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使用DLT计算空间坐标。结果:①廖秋云提铃至胸阶段的技术堪称完美,准备姿势合理,引膝动作完成质量高。采用积极的伸髋发力,且躯干角度保持80.27deg至77.62deg之间,有利于腹背肌群参与发力。屈髋屈膝接铃,杠铃回落距离为身高的19.61%,属于合理的杠铃回落距离。②上挺阶段,过渡阶段和预蹲制动阶段用时过长。准备姿势站距的调整将降低杠铃所需送达的最终高度,且有利于上挺动作的稳定性。其箭步式上挺杠铃回落距离仅为9.80cm,回落距离小,且双足构成的稳定区域面积大。发力时两心距离控制在3.1cm内,属于理想距离。站稳起立时段末,杠铃向右偏移达17.70cm,对其支撑可能存在隐患。③总体上看,廖秋云的技术优势在于躯干角度控制得当,两心距离始终较近。下肢关节角度变化趋势合理,伸髋发力的方式正确。④廖秋云技术优势明显,但成绩仍具有上升空间。建议优化时间结构,缩短过渡时间,避免额外的能量消耗。缩短预蹲制动时间,提升下肢离心收缩转向心收缩的能力。站稳时段的杠铃横向偏移过大,提示进行左右侧肌肉体量测试评价,并加强弱侧肌肉力量训练。

关 键 词:生物力学  举重  挺举  关键技术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