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企业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风险——老街案例研究
引用本文:尹明燕,王松江.中国企业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风险——老街案例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
作者姓名:尹明燕  王松江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    要:一概述澜沧江,傣语称为“南兰章”,它的原义是百万大象之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唐古拉山,逶迤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横贯景洪,自勐腊出境后称湄公河,是一条具有开发价值的黄金水道。1994年4月,在亚行主持下,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此次会议形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倡议走向实施》的会议文件。文件中列入了8个公路项目、8个铁路项目、8个水路和港口项目、6个机场项目、6个水电项目和1个天然气项目,并提出了建立合作机制,分合作领域成立交通论坛、电力论坛;同时提出了环保、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旅游等领域的初步合作项目。次区域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亟需开始的工作很多,如何协同一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如何在资金缺乏、人才不多的条件下,引进更多的资金来开发各国内部的资源,走出一条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路子?2001年11月6日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朱基总理表示,中国将积极致力于湄公河流域开发,并建议双方建立交通部长会晤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当前,中国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东盟国家因此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