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弗洛伊德理论与中国现代精神分析小说人性内涵的嬗变
引用本文:戚咏梅.弗洛伊德理论与中国现代精神分析小说人性内涵的嬗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6):43-45,53.
作者姓名:戚咏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62
摘    要:中国现代精神分析小说的创作经历了以郭沫若、郁达夫、施蛰存为代表的尝试、发展、成熟三个阶段。邦沫若通过感受个体人性自然状态的爱欲的行为与心理,表达了五四作家对“人的觉醒”的关注;郁达夫于民族与社会的深广背景,体察由性到爱直至生的多重苦闷,着力揭示个体人性痛苦的社会根源;施蛰存以人性视点超越个人、时代、阶级、民族的界域,并对其进行反省和重新阐释。嬗变历程的内在走向,传达出中国作家对人性内涵日趋深邃完整的现代性体认。

关 键 词:精神分析  人性内涵  嬗变
文章编号:1008-2816(2003)06-0043-03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